• 小屏手機到大屏電視OLED的各種性能對比

    欄目:行業咨詢 發布時間:2018-01-11

    [摘要]在當今市場上最高畫質水平的顯示設備是什么?從技術原理來考慮的話,OLED毫無疑問是最有力的競爭者。尤其在大屏幕電視的戰場上,若論色彩表現能力、對比度、響應速度、視角等核心指標,OLED幾乎沒有對手。在小屏幕手機市場,OLED也已經成為旗艦機型的耀眼配置,唯有不足

        北京時間01月08日消息,中國觸摸屏網訊,從2吋屏幕到壁紙電視 OLED大屏的那些事兒 在當今市場上最高畫質水平的顯示設備是什么?從技術原理來考慮的話,OLED毫無疑問是最有力的競爭者。尤其在大屏幕電視的戰場上,若論色彩表現能力、對比度、響應速度、視角等核心指標,OLED幾乎沒有對手。在小屏幕手機市場,OLED也已經成為旗艦機型的耀眼配置,唯有不足的是電腦顯示器市場OLED產品還很少。雖然在價格、產品覆蓋等領域還需面對挑戰,但面對產業一眾幾乎走到技術發展盡頭的成熟顯示技術,正在煥發勃勃生機的OLED還有大把時間補上這些短板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OLED在大屏幕市場的那些事兒。

     

    顯示技術是連接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最重要的紐帶,顯示技術的進步也是產業最重視的發展方向。體積大、重量大的顯像管技術承擔了近百年的顯示任務,到十幾年才前被液晶逐步取代。以液晶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技術在體積、重量和大尺寸顯示方面都完勝顯像管,但畫質表現能力還是經歷了艱苦的成長歷程,早年間等離子顯示技術在大屏領域甚至一度對液晶形成了威脅。如今,OLED再次挑戰液晶,而且似乎勝券在握。

    2017年蘋果最新款的iPhone X使用了OLED屏幕,讓OLED被更多人熟悉。在此之前,三星的很多旗艦手機也早應用了自己制造的OLED屏,在移動設備的OLED屏幕制造和應用方面,三星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技術。但人們并不滿足于幾吋空間里小屏幕的升級,幾十英寸的大屏幕電視同樣需要更優秀的顯示技術,最早專注于此的LG Display已經是當前最強大的OLED大屏制造商和技術推動者。

    OLED是什么?

    OLED的核心是一種透明的有機半導體聚合物,將這種材料制成薄膜,并在兩側施加電場就可發光。在1980年代,柯達公司的科學家根據已經發現的有機材料電致發光現象繼續研究,成功制造了實用的OLED產品。把微小的OLED發光單元緊密地排列在薄膜基板上,安排在兩層導體之間并布置好對應的電路,就完成了OLED顯示面板的制造。由于OLED面板結構理論上非常簡單,所以可以造出極薄的產品,目前量產的OLED大屏幕面板厚度只有0.95毫米。

     

    與之相比,現在主流應用的液晶面板問題在于液晶本身不能發光,還需要背光源、光導板、濾色片等復雜的結構才能組成完整的屏幕來顯示圖像。而OLED單元直接作為發光像素組成顯示面板,甚至可以用印刷的方式在柔性基板上完成制造。用OLED面板造出像紙一樣薄,可以彎曲的大屏幕電視,并不困難?,F在世面上最薄的OLED電視厚度只有2.57毫米(2.57mm是OLED電視(整機)的厚度,panel是0.95mm),液晶面板很難達到這個水平。

     

    OLED顯示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基本成熟,產業一致認為它能顯示最優秀的圖像質量,超過目前市場上所有競爭對手。實用的顯示技術中,CRT顯像管已經被淘汰、等離子面板也已經黯然離場,目前占有率最高的液晶LCD雖然表現很出色,但已經接近技術的極限,它們都難以在絕對畫質和大屏幕表現方面挑戰正值上升期的OLED。
    自發光顯示技術的絕對優勢

    CRT技術的顯示效果至今被老玩家們懷念,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因為顯像管上每個點可以被電子束激發主動發光。等離子技術、OLED技術的畫質被稱道同樣也是因為自發光。如日中天的液晶技術有各種優勢,但它依靠的是液晶分子的偏轉來控制背光源透過的光線以顯示圖像,在色彩表現、對比度、響應速度以及視角等方面先天不足。


    LCD在視角及色彩表現等方面都有先天不足

    以對比度為例。液晶的背光不能針對每個像素控制,顯示黑色時主要依靠液晶分子的偏轉來遮蔽背光,所以液晶面板顯示黑色畫面時多少會有一些光線泄露,無法得到極致的黑場。而自發光顯示技術可以關閉獨立的像素,讓其亮度歸零。理論上,自發光顯示技術的對比度能做到無窮大。在實際顯示效果上,以暗部場景為主的視頻內容是液晶技術最大的挑戰,而自發光技術則能輕松應對。


    寬闊的視角是OLED的又一個優勢

    大屏幕顯示的另一個重要需求是寬闊的視角——用戶在不同方向觀看屏幕不應該有明顯的亮度、色彩和對比度變化。對自發光技術來說,每個像素像燈泡一樣天生就是全向發光這不是個問題。而液晶依靠偏轉方向控制光線,導致早期液晶屏幕視角問題相當明顯,后來依靠改變液晶排列方向等各種改進才基本解決了問題。

    自發光原理還讓采用這一技術的設備擁有出色的響應速度,不同亮度的切換時間在毫秒級,實現高幀率的圖像顯示而且沒有拖影很輕松。而液晶的分子偏轉是一個“機械”過程,需要的時間明顯要多。而且改善液晶偏轉速度有時候會與視角、對比度的要求沖突,最終只能得到一個妥協的結果。